职称评审就像是跑长跑,开始的时候要努努力,不能落在最后,因为这样会被其他人拉开很大的差距,然后中间均匀发力,到了最后有余力再来个冲刺
答辩就可以说是最后的冲刺环节,但“冲刺”有技巧的,先来给大家分享一位客户的真实经历
张工,专科毕业(土木工程)
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工作
2010年取得中级职称
2014年取得非全日制本科学历
2018年,第一次评高级工程师,未通过
2019年,第二次评高级工程师,未通过
2021年,第三次评高级工程师,还是未通过
这就让林工非常郁闷,毕竟初审都顺利通过了,咋就是评不下来,交流了一番,最大的问题看就出在答辩上,今天我们就来总结几点答辩一定要注意的事项:
准备要充分
第一年林工并不了解答辩需要做哪些准备,所以基本上是裸考上阵,全靠临场发挥
临场发挥的容错率就很低,因为你没有事先准备,在现场可能出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个很好的逻辑体系
尤其是需要先进行自述的地区,自我介绍是评委专家对你整体印象的第一出发点,你需要在简短的几分钟内,让评委会对你这个人,你的业绩,成果等内容有个系统的认知
而不是讲了三分钟,重点只有半分钟,剩下都在水时长
注意:并非所有地区答辩都有自述环节!但需要自述的申报人一定要提前准备!
如果想了解自述的万能模板,可以私信“答辩指南”
材料要熟悉
无论是自述还是提问环节,绕不开的就是你的业绩和成果
评委会对文章中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也会根据你的业绩情况与职称论文之间的情况提2-3个问题
所以你需要将基本内容记个八九不离十
比如说业绩:申报人提交的都是个人主持、独立承担或参与的项目,那关于项目名称、项目金额、项目周期这些内容肯定是不能记错的
举个例子:秦工在2019-2020年,主持研发xxx系统,合同金额1.37个亿,历时21个月。结果答辩时项目金额说成1.73个亿,这时候评委专家就会对你的业绩成果产生怀疑
所以,关于材料方面,尤其是你在申报时上传的材料,一定要重点熟悉,最好是提前一周开始慢慢熟悉,因为你不能预料到现场会问你什么问题
有人就曾经问过老魏:有没有历年答辩的问题合集之类的东西?
毕竟历年申报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啊,就像复习提纲,最起码有个大方向了,但问题来了:你说去哪儿能知道这样的信息?
合情合理,但是分享的信息都非常零碎或者笼统,即使找到了参考也不一定和本专业相关
合情合理,毕竟这样的信息是人家真是参与过分享到信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又该去问谁?
且不说有没有其他前提条件,大家非亲非故都是专注于搞钱的打工人,人家为啥要无偿告诉你?
是不是陷入了沉思?关于提问的这方面一直很难有人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
今年真对这个问题我们咨询往年申报的部分申报人做了一份答辩问题合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留言“答辩指南”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很多朋友听到“答辩”这两个字,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紧张,这是正常现象,但也会有人因此出现语无伦次,逻辑混乱的现象
所以有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你既要抱着今年我要通过的想法,也得做好最坏也就是来年再来的思想准备
祝愿每位参加职称答辩的朋友都能做好成分的准备,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如果您有什么需要咨询或协助的,可以私信给我,力所能及的问题一定会及时回复
怎么样,兄弟们,内容有用不妨点赞、评论、转发支持一下。
内容来源:豆腐网/Z15380437625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赞 (0)
举报 收藏 分享